《光明日报》2015年05月05日第13版刊登徐安龙校长的文章《善待学生以致其性》,全文如下:
善待学生以致其性
作者:徐安龙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5日 13版)
大学的理想和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众所周知,一个和谐和睦的大家庭,一定是具有良好家教、家风,母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幸福家庭。同样,一所好的大学能够以人为本,善待学生,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在世俗的、传统的轨道中独辟蹊径,形成良好的校风,推动学校可持续全面发展。
善待学生,对大学而言并不只是出乎情感,而是要制定目标、积极倡导、落实措施、合理组织、有效监督、正确评价,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一个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互动关系。在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树立多元化人才观,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及条件。
善待学生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其内涵是对学生要在专业上严格要求,做人上悉心指导,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使之获得发展的大环境。为此,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展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都应服从、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应调动一切资源向学生倾斜,所有教职员工都要心里装着学生,做每件事都要从学生出发,努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
要把善待学生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其中尤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善待个性化的学生。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当代的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的与众不同。从网络等各种渠道接受到大量信息,使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许多新的独具特色的优秀品质:他们的时代感强,认同感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强,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他们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言行一致,较强的义务感和工作责任感,主动灵活的适应能力等。面对个性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引导。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与兴趣,都应给予支持、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激活思维、张扬个性,引导学生特长朝正确方向发展,开发学生潜能,并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激发上进心,使之享受到善待和尊重的快乐。
二是善待学习上的差生。大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就我校而言其学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医药队伍的素质,关系到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些学生不能较好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成为学习上的差生。对此我曾和一些教师分析过,归纳起来主要是三方面原因,第一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放松自我要求。在思想多元结构复杂的当今社会,一些学生价值取向模糊,只是单纯为完成父母意愿而学习,缺乏对知识的求索欲望,在学习中放任自流,得过且过。第二是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认识到学习方法的调整的重要性,或调整的速度过慢,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第三是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沉迷于上网,或过多地参与一些社交活动,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大打折扣,因而影响了学习。其实差生是相对的,差异是绝对的。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差”转变为“优”。有道是:把学生当成天才教,你会教出天才;把学生当成庸才教,你会教出庸才。这就要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差生。对于学习成绩一时上不去的学生,要及时地帮他们分析失利的原因,以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帮助学生将自卑感降低到最低程度,鼓励他们找到受挫点,奋起直追,取得好的成绩。
三是要善待生活上的贫困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北京中医药大学也有计划地招收了不少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做好这些学生的帮扶工作,是善待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善待贫困生,首先要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扶贫帮困。贫困生们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是他们更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他们视同自己的子女,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关爱他们,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其次要把助困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近年来受到了全社会和学校的极大关注,面对这些学生,在帮他们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抚慰贫困学生的心灵,采取措施,增强贫困学生自强不息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学习,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四是善待一时失误的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失误;一种是有意的明知故犯,比如考试作弊、利用极端方式处理矛盾以致伤害他人等。我们必须以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学生的失误,特别是一些犯错误的学生。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从情感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到你不是在惩罚他,而是在帮助他。
顺木之性,可使其健康成长;顺人之性,可使其快乐学习。大学只有善待各类学习,发挥其天性,激发其潜能,才能成就大学之大。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