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进一步加快中药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在党委书记王瑶琪、校长唐志书的亲自指导下,3月8日上午,由中药学院等单位承办的中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凝聚智慧、共谋发展,为推动中药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议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匡海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段金廒,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乔延江,解放军总医院肝病医学部学术主任、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全军特需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月,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孔令义,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郭兰萍,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院长叶敏等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王瑶琪,副校长王停、刘存志、丁霞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相关二级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丁霞主持。
王瑶琪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中药学学科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承载着破解生命健康难题、构建中国式医学研究体系、研发符合中国人基因特点的“中国药”等时代重任。对标国家需求和人民期望,学科发展仍存在基础与临床的协同度、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度、人才培养与科技迭代的匹配度还不够高等方面的问题。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集合智慧携手共答学科建设的时代之问,共同书写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黄璐琦院士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整体目标指出,中药学科的建设应从多方面加以推动。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联合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聚焦中医优势病种,研发“中国药”。要注重中药理论的系统化研究,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解码中药理论,积极发展“中药学+”交叉学科,汇集力量推动中药学的高质量发展。要利用好“一部六院”科教融汇协同机制,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紧密互动,着力提升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中药学院院长雷海民作中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报告,系统梳理了学科近5年来建设成效,分析了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科研方向。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分别从学科发展的战略方向、关键问题、人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并就我校推动中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中肯意见建议。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中药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推进综合改革,推动中药学学科迈向更高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