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20日,教师发展中心组织54名新入职职工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入校教育、师德师风、科研入门、教学入门、职业规划、素质拓展等六个模块。
入校教育,爱校如家
培训伊始,谷晓红副校长指出,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人心向学”的——向学生,向学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随后观看的校庆宣传片和靳琦副书记的《图说北中医——校史校情概述》报告,都详细介绍了北中医的历史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这些都使大家对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素质拓展,团队合作
7月17日,首都师范大学蔺桂瑞教授带领大家进行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开展:学员们起立,走到一个不认识的人身边,先用目光示意,然后继续走,继续遇到一个不认识的人,握手,继续走,找到互不相识的6个人,组成一组,开始进行互动。这些愉悦的体验,让学员们在更为轻松的心境下聆听了题为《教师心灵关爱与自我成长》的报告。
随后,学工部苏萌和张靖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小游戏环节和集体制作对学校的祝福语海报,这一体验迅速拉近了彼此的关系,也让大家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和力量。
师德师风,感受风度
7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张慕葏以《发扬传承大师精神,铸造高尚师魂》为题作了报告。他从高校教师崇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继承发扬大师精神、培育高尚师德和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三方面作了阐述,希望各位学员能够有热爱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有追求真理、刚正不屈的坚定态度,有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有辩证思维、实践检验的科学方法,有中西融合、古今贯通的研究方向,有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执着追求,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贵品德,有教书育人、勤奋敬业的高尚师德。
下午,谷晓红副校长为大家作了题为《亦师亦友,共同成长——做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报告,开场时的哽咽让学员们感受着她对学校的情深意切。她说,既然来到北中医就要多问自己“我是北中医人,我应该为北中医的发展做出怎样的作为?”“做好教师,才是第一职责。”阐释了更加人文、更加经典、更加现代、更加实践的意义。她说,北中医人有家国情怀、是有情有义,也是能有滋有味地生活的。
7月19日上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梅红为大家作了题为《人文素养漫谈》的报告,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水平,也要是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她向同学们推荐了医学人类学的学者凯博文和欧文·亚隆的著作,并介绍了“叙事医学”的重要性。
下午,访问学者敬天林为大家作了题为《使命与责任》的报告,他指出了时代的使命与责任、历史的使命与责任、人生的使命与责任,让学员们坚定了决心。
学术讲座,科研教学
7月18日,在中医药类科研入门为主题的专家沙龙上,陈家旭、屠鹏飞、刘建平、胡凯文等几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鼓励学员们针对问题开展研究,积极合作实现多学科交叉的发展。
7月19日,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仁来为大家作了题为《做科研与人格养成》的报告,他指出,高校教师为什么要做科研工作,不仅是谋生和薪水的需求,也有自尊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内在动机是兴趣,而更高层的还在于一种利他精神的鼓舞。
张冰老师以《师道尊严——一个老教师的理解与实践》作了报告。她提出:“行为师,学为严,道为尊,德为范”,严格要求自己,收集大量前沿信息做好备课,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切实为学生成才做好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成长
7月19日,清华大学航院李俊峰为大家作了题为《在教书育人中全面成长——讲好课做好导师家长》的报告。他指出,教师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好为人师、好人为师、为人好师、为人师好。随后,他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岐黄路上,勿忘初心
7月20日,在小组讨论中,学员们踊跃发言,交流了学习心得以及未来职业期待,并对本次会议的优缺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短短的四天时间,学员们对北中医的校史、校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意识。大家认为,要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还要对自己进行的工作负责,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负责。对学生和学校的责任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一个“身教”的影响;对学术研究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要坚守本职岗位,做一个有大格局、大情怀有担当的北中医人。
岐黄路上,勿忘初心——学员们会永远记得那最初的梦想,永远记得此刻对学校许下的诺言。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