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6月21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研讨会暨首届“第二个结合”学术论坛在我校和平街校区召开,大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近50位专家学者和硕士研究生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仁富主持。
校党委书记王瑶琪在讲话中表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高校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场所,也是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阵地,要切实发挥好文化传承创新职能,认真学习贯彻、并研究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精髓实质,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传承创新。王书记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秉持“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与“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在强化学科优势、彰显文化特色、搭建研究平台等方面,聚焦“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取得的工作成效,强调要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在推进“第二个结合”过程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聚焦阐释中医药文化的理论内涵与发展之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相关研究,进一步彰显和发挥中医药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为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贡献力量。
论坛上半场由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段丹杰主持。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刚、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淑敏、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增岽、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付科分别以《全面把握文化主体性内涵的辩证逻辑》《从“第二个结合”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以“第二个结合”夯实文化自信根基》《理解新的文化使命的深层蕴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的辩证特质》为题,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深刻阐释。
论坛下半场由中国中医药报编辑林晓斐主持。《光明日报》原总编辑敬天林围绕中医药文化与“第二个结合”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理念和医学智慧,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资源,中医药学的地位、作用很重要,不能看低了,也不能看小了,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是“伟大宝库”“科学瑰宝”“宝库钥匙”“文明结晶”的科学定位。天津大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康、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贵贤、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文旭、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和静分别以《中医药文化与新文明构建》《理解与把握中华文明健康转型的独特优势》《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第二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论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程旺作总结发言,他提出,在文化传承发展的新阶段,本次会议的研讨将推动研究中心继续深入开展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阐释,继续高质量推进好“第二个结合”的研究工作,研究中心将着力推进中医药特色的文化阐释和“第二个结合”相关研究,更好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