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中医药典籍智能翻译与多模态传播研究”开题会在京召开。评议专家组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海燕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班晓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许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立军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长银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周雪忠教授组成。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志书教授、副校长王停教授、人文学院方廷钰教授及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言,项目组成员参会,王停副校长主持会议。
会上,唐志书校长致辞,他表示项目创新性强,挑战度高,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学校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并加强督促检查,注重成果转化应用,更好的服务中医药走出去,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停主持会议
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陶晓华教授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及研究基础与条件保障等情况。评议专家就项目实施与成果评估等作点评指导,专家组组长李海燕研究员作评议总结。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研究计划定位准确、总体设计科学、技术方法可行,预期成果明确,研究内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陶晓华教授汇报项目情况
评议专家组提问、项目组答辩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廷钰教授发言
会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组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典籍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科技资源、教育资源、战略资源、经济资源的属性,把握语言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典籍的翻译与传播事业,产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健康、服务社会需求的高质量成果。
会议强调,项目组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充分吸收专家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研究路径,提炼研究成果,确保研究成果的安全性、可控性与标准性。二是立足长远发展,融入新发展理念,为后续深入研究与扩展应用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坚持以服务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和民生福祉为导向,推动中医药典籍的国际化传播与现代化应用,助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王停副校长做会议总结,一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正当其时,本项目充分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二是感谢专家建言献策,为项目推进提供质量保障;三是项目跨院校、跨学科协同攻关,必将打造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