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属各单位、各附属医院、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
为全面梳理学校七十载发展历程,助力校史馆建设,现面向全校师生、离退休教职工、海内外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校史文物及史料的征集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集背景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馆将坐落在良乡校区东院图书馆。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学校始终肩负传承岐黄薪火、培育杏林英才的使命。本次征集旨在系统挖掘校史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史记忆长廊,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馆建设及系列主题展览提供有力支撑。
二、征集内容
为更好地展现我校建设发展的历程,本次征集的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一)校史文化载体类
1. 各个时期国家领导人、社会名流以及重要外宾来校参观、视察、访问或讲演时的照片、记录、录音带、录像带、题词或报道材料等;
2. 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大型庆典活动照片以及收到的祝贺函电、题词、礼品等;
3. 学校各个时期使用过的徽标、印章、牌匾,校名变迁相关印章、匾额等;
4. 学校各个时期各类建筑物的照片,特别是反映校园风貌的老照片如建校初期校园实景、建筑图纸、实物模型等;
5. 各时期学校师生员工参加国内外重大活动(包括社会活动、学术活动、重要比赛)形成的文件(含聘书、奖状、通知等)、实物(奖杯、纪念品)和照片及媒体报道原件及扫描件;
6. 学校各个时期出版的各类刊物、印刷品等;
7. 师生创作的中医药书画作品、国际交流赠品等。
(二)中医药教育传承类
1. 建校以来各个时期印制或使用过的教材、手写教案、名医名师讲稿手稿和我校教师主编的教材、著作、经典课程录音录像、实习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习笔记等等;
2. 我校早期购买或制作的教学、科研、实验用的有代表性的仪器设备、工具、教具、模型,反映中医药教学特色的教具模型(如针灸铜人、药材标本)等。
(三)科研与临床资料类
1. 重大科研成果(经典药方、专利证书、临床试验记录)原件或扫描件;
2. 我校附院各类建设和成长中的资料;
3. 重大公共事件、援外医疗队工作记录、实物及影像资料等。
(四)人物相关史料
1. 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校领导、院士、国医大师、专家学者及杰出校友的著作、手稿、笔记、书信、处方笺、题词、证章、荣誉证书、聘书、任命文件等其他有纪念意义的资料及实物;
2. 反映或记载我校教职工的重要成就、事迹或对当时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迹材料(包括照片、实物、录音带、录像带、书报刊物等);
3. 学校各个时期学生证、借书证、毕业证、学位证、录取通知书、毕业纪念册等;
4. 师生口述历史录音、视频及文字记录;
5. 其他有历史纪念意义和一定收藏价值的各种类型的文物、资料和实物。
三、征集投稿
本次征集欢迎就所捐赠文物及史料开展投稿:
(一)实物说明
提供藏品高清照片(3—5张)及文字(年代、来源、历史意义)和照片或影像等支撑材料,以能说明时间和事件背景。
(二)影像资料
老照片可提供电子版(JPG/TIF格式,1MB以上),并附50字内图注(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等);视频资料需标注拍摄时间、主要人物及事件背景。
四、征集方式
本次征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展开,如遇特殊文物及史料也可以进行协商交流以更好地助力学校校史建设:
(一)无偿捐赠
优先接收具有校史价值的原件,颁发《捐赠证书》并设专题展区永久铭牌。
(二)仿真复制
对珍贵古籍、手稿等可协商制作高仿真复制件。
(三)代管代展
签订协议代为保管稀有藏品,定期公开展示并注明来源。
(四)口述采集
组织离退休教职工、校友开展专题访谈,留存音视频档案。
五、联系方式
征集期限:即日起至2026年3月31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格式:校史征集+姓名+联系方式)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馆筹备办公室(邮编:100029)
咨询电话:宋老师 010-64287463
让我们共同守护岐黄记忆,为母校留下鲜活印记,欢迎回家!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离退休工作处
校友会 图书馆 中医药博物馆(校史馆)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