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骨伤科为一名老年女性重度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塑患者行走能力。
患者女性,6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4年余。患者长期遭受股骨坏死的困扰,症状严重,患肢短缩,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行动能力。曾尝试多种保守治疗方法,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但效果不佳,病情持续恶化,遂至房山医院就诊,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 Ⅳ期)。
术前,经医院外聘专家于方主任医师详细的检查与评估,决定为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期彻底解决其病痛,恢复其关节活动功能。术中,于方主任医师采用先进的手术技术,术中采用后外侧入路,相比前外侧或直接外侧入路,通常无需大转子截骨,减少骨量丢失和相关并发症,成功为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中西医疗法相结合,患者迅速康复,恢复良好,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第三天可在指导下使用助步器行走,基本能够适应性行走,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痛苦,提高了生活质量。
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虽已是成熟的手术技术,但术中及术后仍存在诸多技术难点和挑战,涉及解剖、生物力学及术后康复等多个方面。
本次手术亮点:
1. 精准定位:术中需精准截骨,对于术者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过度磨锉会降低初始稳定性,磨锉不足则影响假体匹配。假体安装角度的精准控制,偏差易导致脱位或撞击。
2. 微创操作:术中采用后外侧入路,减少肌肉损伤,通过软组织平衡技术,重建髋关节生物力学平衡。术后次日患者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站立。
3. 加速康复(ERAS理论):术后基于“肾主骨、肝主筋、脾统血”等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四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将中医辨证论治+阶梯式康复相结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