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以“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为主题的“岐黄筑梦,不负韶华”2024年度优秀教师育人故事报告会在良乡校区西院综合楼一层报告厅举办。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副校长王停,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兄弟院校相关负责人,我校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分管教师工作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师工作人员,校级教学名师工作坊主持人及正式学员,2024年度青年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培训班(远志计划)学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线上线下逾50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侯中伟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在报告会中强调,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和体悟。用高尚的师德人格来塑造人、感染人、引领人,营造一个更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生态。二是要立足自身修养提升,扎根育人一线,用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用生动实践诠释教育家精神。三是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用“教育家精神”启迪探索符合中医药学科内涵的人才培养规律。结合中医药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坚持传承和创新相结合,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航向上循序渐进、持续发力。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宣教处处长于海、校党委副书记汪庆华、副校长王停为育人故事报告团特聘主讲人颁发聘书,彰显他们在教育领域的杰出贡献和深远影响。
报告会上,国医大师孙光荣通过视频形式,从《医师规》的制定目的、依据和宗旨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向医疗卫生工作者庄严提出“诚、净、严、精”的四个基本准则,这既是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提炼升华,亦是对于医科院校师生的指导示范。
六位特聘主讲人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以及多年的坚守和力行,阐释了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生动实践。
张冰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临床中药学教授张冰以《岐黄问道“医药研教”育人才》为题,讲述了她在中医药教育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以“医药教研”为基,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底蕴教书育人。在“培根铸魂”的育人理念下,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秉持“扶梯助攀”的精神,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鼓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上不断进取,共同推动中医药教育事业的繁荣。
穆晓红 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
中医骨伤教授穆晓红以《为党育人,激励成才,做学生的榜样》为题进行讲述,展现了一名教育者和医者的双重担当。她不仅在临床一线救治患者,传承中医精髓,更在教育阵地上辛勤耕耘,带领团队致力于脑瘫外科治疗与康复,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医学人才。她的成就是对“医者仁心”和“大医精诚”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体现。
刘春生 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
中药鉴定学教授刘春生以《如何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秀教师潜质》为题,在报告中深刻剖析了成为优秀大学教师的核心要素。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并提出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行动以及科研反哺教学的创新驱动形式,强调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重要性。他希望教师能够坚持教学相长的终身守望原则,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子杰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世中联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一等奖获得者
内经学教授陈子杰以《传五老精神,承百家故纸》为题进行讲述,他讲到,要深入传承“五老精神”,将老一辈学者的宝贵经验融入教学实践中,通过重温“五老上书”等历史文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经典,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同时,他致力于承传百家故纸,系统收集整理分析晚清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医家方笺,将传统文化与临床经验融入教学,为中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侯俊玲 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学联“我心目中的大先生”
物理学教授侯俊玲以《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为题进行分享,她深刻洞察了物理学与中医药交叉融合的新趋势,提出了“三圆融”的崭新理念,物理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圆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道德观念;物理学与中医药应用相圆融,为中医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手段;物理学与中医药科研相圆融,将物理学的前沿技术应用于中医药的科研实践中,这一概念为物理学与中医药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
刘亚品 北京高校教书育人特级教师,全国中医药院校思政课教学协作会“精彩一课”特等奖、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二等奖获得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副教授刘亚品以《与学生共同成长,学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为题,深刻阐述了与学生共同成长,学做“经师”与“人师”统一者的理念。她以自身的教学经历为例,强调了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角色,更要担当起“人师”的责任,与学生共同成长,实现“教学相长”目标。报告体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本次报告会得到了北京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创新示范“知行”工作室的大力支持,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期许,更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校教师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勇担大先生之责,不断探索教育新路径,为中医药事业培养更多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