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到全国,一时间人人谈病毒色变。面对疫情,全国中医药系统积极动员,建立起中西医协作机制,不断探索总结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方法,同时组织精锐力量驰援武汉开展救治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中医力量。这其中就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身影。疫情发生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战“疫”一线,夜以继日奋战;专家学者积极探讨诊疗方案,参与远程会诊,开展科研攻关;莘莘学子同样不辱使命,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勇往直前。
一线战“疫”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1月27日,距离疫情“风暴眼”华南海鲜市场仅几百米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持续多日的艰苦奋战后,终于迎来了远方的“援军”。
这天,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选派的40名医护人员,作为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的成员抵达武汉。经过休整、培训,1月30日,医疗队进驻病房,正式接管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个病区,开展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临床救治工作。
厚重的防护服下,他们的眼前全是雾气,脸上、手上满是勒痕,而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常常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甚至穿上了纸尿裤,为的就是让患者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早日康复。
“我想看看中医学的哪些思路和方案有效,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出发前,东方医院医生张敬锋表达了他朴素的愿望。
半个多月来,医疗队的队员们持续奋战,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抗击疫情。东直门医院医生刘宁对一天夜班印象很深。“那天晚上有两位患者症状非常严重,一位老年患者后背剧烈疼痛,通过针灸通阳气宣肺气的方法,不到10分钟她的症状就缓解了;另一位患者的症状是咳嗽、咳逆、高热,我给病人针灸后,患者的症状也有很大缓解,马上就躺下睡觉了。”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医疗队战地党支部书记、队长,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张耀圣介绍,中医在当前抗疫实战中可与西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他认为,中医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消除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促使人体回归健康状态。
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 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58 人,其中确诊病例 42人疑似病例16人,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症状改善为31人,其中有11名入院时的重症病人,经过中西医协同救治,从重症到轻症,最终达到出院标准已陆续出院。
与此同时,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枣庄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深圳医院)、第七临床医学院(孙思邈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厦门医院)也分别派遣医护人员参加当地援鄂医疗队,并全力参与当地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把汗水洒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前后方联动
远程会诊武汉疑难病例
2月14日上午,一场特殊的远程会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行。连线的这一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组织的精锐专家力量,有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姜良铎教授、温病学家谷晓红教授和免疫学家徐安龙教授。连线的那一端,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驰援的医疗队队员。
会诊中,医疗队员汇报了一名38岁女性患者的诊疗经过和辨证难点。
“温病的发展有其规律性,相应的治疗要步步为营,考虑到下一步病情发展提前截断。建议对该患者除了应用杏仁、白前、紫苑、款冬花、甘草等止咳药物之外,还要加用化痰活血通络之品,以改善肺部的病理状态。”王琦院士给出了他的建议。姜良铎、王庆国在了解病例详细情况后,也建议在后期酌加补肺脾之气药物,如太子参、党参。
“患者出院后可以配合食疗方,如五汁饮、益胃汤等药食同源之品促进疾病的康复。”“危重患者的多脏器衰竭往往是因为炎症风暴所致,在临床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嗜中性粒细胞数及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医疗队员还汇报了一名 78 岁男性患者的情况,专家们各抒己见,谷晓红、徐安龙也分别从中医学角度和免疫学角度,为患者的诊疗方案出谋划策。
会诊中,姜良铎、王庆国、王琦还强调了三个坚持的原则:坚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结合现代医学的化验、影响结果来评价;坚持动态观察、严谨求证。
就在这次远程会诊结束4天后,武汉传来好消息,医疗队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了中药处方的完善,经治疗,那名女性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两次核酸检测均阴性,肺部 CT 检查结果也明显好转,达到了出院的标准。这让所有参与会诊的专家都欣喜异常。
“今后,对于医疗队治疗的危重症患者,我们仍会不断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远程会诊,前线的队员和后方的专家一起,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救治方法,进一步彰显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可靠疗效。”医院管理处处长丁霞说。
与此同时,北中医在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方面开展了多项学术研究。王琦和谷晓红领衔,与奔赴武汉一线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等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编写完成面向一线临床医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推出,免费向社会公开下载,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病情演变过程中病证结合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方药,为认识本病的复杂多样性提供指导和实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智囊团”也在科研攻关上发力,先后向教育部科技司、北京市科委等推荐相关应急攻关项目十余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临床中医验方的抗新冠肺炎药效研究、基于中药配伍理论的多靶点组合抗病毒活性中药筛选等四类;挖掘整理并初步形成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疫病)的文献数据库,包括基于经典古籍文献挖掘到潜在有效方剂600余首,时方、验方62首;向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了9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对与防控”研究报告。
北中医国医堂”APP组织专家免费在线解答群众提问,给出科学建议。第一批在线义诊专家67人。开通10天共接受“新冠肺炎咨询”217人次,接听咨询电话800余人次。东方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开通线上免费咨询服务。东直门医院开通在线续方服务。学校还拍摄制作了10期抗击疫情特别系列《守护•安心》短视频,面向大众科普了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热血青春
青年学子“疫”不容辞
面对疫情,东直门医院博士研究生周波、张凯歌,硕士研究生陈海敏等共同发起线上义诊健康咨询活动,目前已招募到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医学院院校的63名志愿者(全部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加入义诊团队,在线上累计为1000多名患者提供了中西医义诊咨询服务。不少咨询者使用了艾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目前,团队已筛查出了5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指导上报有关部门的同时,通过中医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也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北京中医药大学返乡的青年学子们也在自己的家乡积极投身抗“疫”,他们或请缨辅助当地医生,或帮助承担居家隔离监测任务,或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湖北嘉鱼县中医院,东直门医院博士李思成就主动请缨,自2月2日起开始辅助当地医生进行二线诊疗工作,进行病例讨论、病历书写等工作,共参与诊治 40 余名病人。
在浙江省长兴县,针灸推拿学院的任飞鸿同学,自愿前往社区一线的卫生服务站,协助身为医生的父亲守好抗疫的“最后一公里”,承担起了居家隔离人员监测任务。他每日跟随当地社区干部逐一地对居家隔离家庭进行体温检测及心理辅导。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抗疫工作过程中,他还阅读了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大量资料。
在山东济南,针灸推拿学院的黄世豪也和父母一起,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社区居民宣讲防疫知识、分发酒精及口罩、为居民测量体温、通报各类信息,安抚居民紧张焦虑的情绪,每天的服务对象高达上千人。
“作为医学生,和一线的医生相比,我的贡献微不足道,但这次疫情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民对于医生的需要,体会到了在疾病的痛苦面前,要从心底关爱病人,让医学更加具有人文的色彩。”
无论是驰援前线还是守护校园,无论是服务社会还是科普宣传,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北中医人始终柔情与硬核同在,校园与附院共进,专家与学子齐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