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成果介绍
“十三五”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其中“中医药现代化专项”11项、“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3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重点专项”1项、“主动健康与科技应对专项”1项,立项总经费达2亿元,居中医药院校之首。在项目执行期间,各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项目组不仅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目标,稳步推进课题的各个阶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根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项目执行结束后,依托单位及科技部分别启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验收工作,科技处组织各项目认真学习了科技部关于各类项目绩效评价验收各项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组织各项目组拟订“课题绩效评价验收方案”并组织验收工作会。各项目组通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个项目已经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并全部通过科技部的综合绩效评价,且其中有4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秀”。
项目名称:基于腧穴配伍分类指导原则的针灸优势病种国际合作研究
项目负责人:刘存志
成果介绍:
腧穴配伍是针灸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目前配穴理论丰富,方法层出不穷,临证无所适从,该项目系统性凝练了腧穴配伍方法多样、不统一的问题,总结出:针灸疗法应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其他辨证方法为补充,取穴应以循经配穴为基础。治疗外经病应抓住经脉循行分布特点,局部结合远端循经进行局远配穴,以达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治疗脏腑病应抓住脏腑气血在体表的输注部位,以特定穴配穴为主。五脏病侧重俞原配穴,六腑病侧重合募配穴”的腧穴配伍规律。
项目在执行期内完成研究既定目标,并取得以下成果:
1.针对外经病,通过90例和22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局远配穴的治疗方案,发现在局部固定穴位基础上结合循经(足少阳、足太阳)配穴针刺能够有效缓解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腿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2.针对脏腑病,通过60例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发现俞原(心俞、神门)+俞络配穴(心俞、内关)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105例和24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在加速康复外科路径下,分别采用合募单穴和配穴的治疗方案,发现针刺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募穴(天枢、中脘)等特定穴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首次排便和耐受饮食时间,降低延迟性术后肠麻痹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通过90例和28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下合穴(足三里、上巨虚)募穴(天枢、中脘、关元)的配穴方案,发现合募配穴组患者在整体疾病状况及单一症状方面,均表现出更高的缓解程度。
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JAMA Surgery、EClinicalMedicine和JAMA Netw Open等。在国际期刊发表SCI发表专家共识3项,制定中国针灸学会团体标准3部。腧穴配伍规律在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报道,同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发表腧穴配伍规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