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12月第7卷第36期刊登采访我校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毛嘉陵的文章:《中医药:科学与文化的结晶》,全文如下:
中医药:科学与文化的结晶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毛嘉陵主任
文图/本刊记者 韩同伟
记者约到了百忙中的毛嘉陵主任,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医文化”和“东方科学”的访谈。毛嘉陵担任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倾心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他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任总编助理兼总编室主任期间,曾执行主编了《哲眼看中医》, 极力推动中医药科学文化问题的研究。2007年,他编著《第三只眼看中医》,并提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的概念,为学术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科学认识模式。近日,记者约到了百忙中的毛嘉陵主任,聆听了他关于“中医文化”和东方科学“的详细阐述。
中医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记者:毛嘉陵主任,您在我国是专业从事中医文化研究与推广的专家,您是怎么认识文化这个概念和内容的?
毛嘉陵:世界上对文化的解释有很多,虽然人们对文化太熟悉了,但要给文化下个定义却并不容易,迄今为止,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定义就高达数百种之多。在这些繁杂的定义中,有一个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就是,文化是一个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都可以纳入文化范畴,所以有专家说“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化。”总体来说,文化就是人类智慧成果和实践活动的概括,包括不同国家、地域、民族所特有的道德情操、学术思想、价值观认知、思维、审美、宗教、信仰、习俗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和各种制度等要素共同构成。
记者:有了对文化的基本认识,您又是怎么理解中医药文化?
毛嘉陵:中医药文化指中国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所特有的智慧成果和实践的概括。包括对生与死的价值观、健康理念、认知思维模式、诊疗方式、养生方式、生活方式、药物处方、医患关系和运行体制等医学知识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记者:发展中医是不是必须从发展中医药文化入手?应该注重那些方面呢?
毛嘉陵:“从文化入手发展中医药”目前已成为业内的共识,但往常不少人认为中医药文化工作就是讲中医历史故事,写名医传奇,传授中医养生知识,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儒释道对中医药的影响等,我们认为这些虽然没错,也很有必要,但仅仅如此却很不够,因为这没有抓住文化的核心。可是如果再按照“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化”来理解,那么,中医药的一切都应属于中医药文化,似乎有关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等一切中医药工作都可以纳入中医药文化的范畴。很显然这样太宽泛了,在现实中没有任何操作性。因此,不可能什么事都归文化来做。中医药文化工作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高谈阔论、附庸风雅,而必须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挖掘和把握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医药文化工作,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记者:什么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呢?又有些什么具体工作呢?
毛嘉陵:根据以上对文化的理解,据此我们认为中医药文化具有三大核心——“中医的价值观、认知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一是价值观,即“天人合一”;二是认知思维模式,即“象思维”;三是行为方式,即“道法自然”。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不仅是中西医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也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之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着这三大核心,做好中医药文化的三大中心工作:一是大造声势宣传中医药的“价值观”。创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为中医药发展提供“推力”和“造势”;塑造良好形象,维护中医药利益,与有损中医的言行进行“斗争”;宣传中医药的健康观和临床上的特色优势;二是合理解读中医药“认知思维模式”形成的知识体系。在现代科技文明背景下,如何认识中医药这种知识体系?如何认识科学?科学应是一元化还是多元化?中医药是不是科学?为什么说中医药是东方科学?中医药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规律是什么?等。三是创意策划和推广中医药的“行为方式”。汇集中医药发展思路,为中医药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标准、产业模式的制定,发挥咨询参谋作用;发展中医药创意产业,构架面向国内外的大型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和连锁机构;实现中医药学术和科普信息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的有效传播。 这些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主要工作和奋斗方向。我们希望更多的业内人士认识到围绕中医药文化核心开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做中医药文化的中心工作。同时,也为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而努力。
记者:为什么说做好中医药文化三大中心工作可以提升国家“软实力”?
毛嘉陵:自从20 世纪 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首创“软实力”概念后,人们发现了在信息时代仅将眼光盯住GDP、军事、资源等“硬实力”是远不够的,还必须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硬实力”更重要的“软实力”。“软实力”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文化。正因为如此,文化成为了现在使用非常普遍而又十分热门的一个词汇。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中医药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一是医药是我国的原创科学知识体系;二是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知识方面惟一延续至今仍然自成一体的一个行业;三是中医药是具有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东方科学”:认识发展的新主张
记者:毛嘉陵主任,您首先提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的概念,您能否解释一下您提到的“东方科学”是指的什么?
毛嘉陵: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东方科学”概念据我所知最早是中国科学院朱清时院士和新华社高级记者姜岩提出的,而我仅仅将其引进到中医药领域来,对中医药学术体系进行更准确的诠释。现在有人认为只有文化才能搞多元化,科学不是文化,只能有一个标准,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使在西式的现代科技体系中,也难以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就连英国科学家霍金也承认:“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能协调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学的认知形式、科学知识体系的形态、科学的标准和科学的模式也应当是多形式的,单一的科学认知和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今丰富的科学实践活动。 因此,在世界向多极点、文化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科学并非只有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的一种认识方法、一种表述形式和一种评价标准,它也有多元性。不同的国家和地域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文化传统影响下形成的认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认知方式必然会产生出不同形态的知识或科学。 基于以上学术观点,我认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是东方和西方两大文化体系,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述形式、认知思维模式、评价方法和学术标准,甚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难以相互“沟通”的,以此形成的知识体系或科学,必然是两套不同的体系。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创造的“百花齐放”,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东西方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进行区分,分别称为“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
记者:您将科学划分成“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您能否简述一些它们的界限或区别?
毛嘉陵:“西方科学”的背景是有着鲜明的西方文化背景的,起源和盛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影响世界各国,目前属于国际上的主流知识形态,也即现代主流观念所认可的“知识真理”。以现代逻辑思维方式为主,强调以物质为中心的可证实性。对客观物事进行分解、还原研究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常常通过对低层次物质运动的研究来解释高层次的物质运动,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解释所有高层次物质运动的问题,这也是它的局限所在。强调可视的物质性、理化性、空间性、结构性,重视普遍规律性,具有微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统一化、机械化、线性化等特征。优势是能够得到精确的数据,了解到较为准确的物质变化情况,从而得到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不足是忽视对人体整体的把握,忽略对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东方科学”起源和盛行于中国,流行于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朝鲜及东南亚等东方国家,目前处于弱势地位。以“象思维”方式为主,包括灵性思维、模糊思维等。对客观物事进行整体的形象概括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常常通过一些宏观的观念、经验和理论来诠释所有的物事变化,但也有部分知识来源于微观研究的认识。强调物事的整体性、类别属性、时间性、功能状态,重视个体特性,具有宏观化、定性化、非标化、个性化、随机化、非线性化等特征。优势是能够在不破坏对象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宏观的研究,并获得有关知识。不足是难以避免一些较主观的臆想,缺乏数据的支持。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是“东方科学”最重要的价值观,“太极”、“阴阳”、“五行”、“气”是“东方科学”最基本的学术表述形式。“东方科学”的这些特色和以“人学”为中心的世界观,与“西方科学”以物质为核心的还原论思想正好相对应,可以完美地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共同造福人类。
记者:您提出“中医属于东方科学”,是出于何种思考的呢?
毛嘉陵:中医学是一门不同于西方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下面我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的观点来回答您这个提问。朱清时院士认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还原论和整体观这两类认识它们的方法。它们都既使用推理,又使用归纳法,只是前者较多使用推理,后者更多使用归纳。它们都以实践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它们的理论都经过了大量实践的检验,因此它们都是科学。不同的是,还原论方法把复杂事物的整体进行分解,并加以抽象,然后研究得到的简单基本单元,进而从这些基本单元的性质推出整体的性质。“西方科学”的主流就是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持整体观的人认为,复杂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它进行分割和抽象会丢掉一些东西,这样研究得出的整体性质并不真实。因此,他们坚持从整体上研究复杂事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科学”的主流,就是持这种观点。所以我认为中医是科学,中医揭示了人体和疾病一些整体层次的规律,虽然理论还停留在古朴的状态,但是这些经验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反复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科学的。中医可以说是粗粒化的“大写意”生命科学。更准确地说,“中医应当称为东方科学”。 我认为,“东方科学”这个新主张的提出,不仅使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式知识创造有了一个恰当的学术“名份”,是对中医学术体系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诠释,也将推动世界科学进入到多元化发展的新时代,亦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和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
(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