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
简单恬淡 随性乐观
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专家
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孔光一认为,人生活于自然中应顺应自然。他注重“顺四时而适寒暑”,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天凉时,他出门会围上围巾;天热时,会穿上单衣,但很少用空调。他说,夏天就是要出汗,这样可以将人体内伏藏的沉寒痼冷借出汗而解。此时躲到很冷的空调环境里,不仅违背自然,还容易使人生病。
孔光一的生活在节制中又有随性。他从不刻板地遵循某些教条,只要不违背保养精气神,他会随性随身而为。他常把“五谷为养”挂在嘴边,玉米面和豆类都是他的所爱,尤其偏爱小米粥,认为小米既和胃气又易消化。他喜素食,但也不拒绝肉食。他从不过饥过饱,再名贵的菜肴,也只是浅尝辄止。他喜欢饮茶,但只是上午饮热茶一壶,午后便不再饮。他不迷信“喝七杯水排毒”的说法,认为自己体型瘦削,过量水液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他白酒每天必喝,但最多也就100~150毫升。他说酒是中药,可促进血脉流通,少饮可强健身体。他的作息时间固定,但遇到门诊病人较多,身体疲乏之后,也会偶尔放纵一下,睡个懒觉来恢复精神。
身体力行防患未然
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和切身体会,孔光一说:现在的老年人得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偏多。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又是人体大血库,很多老年人退休后活动少,心情变得抑郁,精神情绪的失调导致肝郁气血失调,从而使得心脑血管供氧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很多人年轻时就有,随着老年阶段的到来,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减轻,吃饭上开始不注意,常常多吃或贪吃,或者过食营养滋补品,加重了消化功能的障碍,引发血脂高、胆固醇高、脂肪肝、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或者便秘等等。这些病都可随时出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错综复杂。轻者缠绵痛苦,重者引起脑中风或心梗,甚至发生癌变。所以防病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关注。
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在秋冬季节的变化较多,孔光一提醒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调节,多食清淡饮食,做到膳食营养平衡,不过分追求营养和补品;还要保持乐观情绪,坚持运动,适当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恬淡随和待人以诚
孔光一素性恬淡随和,很少大喜大悲。他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态平和,才不会伤及五脏。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他心存善念,怀揣感激,待人以诚,每次出门诊都要免费为几十名患者调改方剂。他总说,以前别人对他的帮助无以回报,所以只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
孔光一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给患者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右手颀长的手指头轻轻扣击着桌子,凝思冥想,手上静脉血管突兀着好像正攀爬一根深褐色的老树。那张旧式的八仙桌,被穿白大褂的年轻面孔团团包围,其中两个年长些的是他的门生和儿子,还有他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也有外国留学生。他身旁左右各坐着一位病人:一位初诊病人,需望闻问切;一位复诊患者,仅抄方(病情变化不大,在前次治疗的基础上仅将药方微调,称做“抄方”)。他就像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将军,临阵不慌,指挥若定。无论遇到多么疑难的病症,他总是寻根探源,辨证施治;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要详细讲解,直到每个学生都明白为止。
孔光一治学非常严谨,每次给学生讲课,他都要精心准备,准确到随便讲一种病,都可以诵出相关著作的原文,并能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独到的见解。
孔光一认为,待人以诚不仅是为师为医的本分,也是做人的原则。孔光一的一位研究生讲过他在孔家吃饭的经历。饭刚吃了几口,就有人敲门看病,孔光一放下筷子先瞧病,等这个病人走了,那个病人又来了。看了有五、六个病人,等他再端起碗,饭菜全凉了。
孔光一的学生问他,如果有一天他不能给病人看病了,怎么办?他说,他没想过这么多,他认为只要现在有精力,就应该多为社会和病人做事,这样生活才充实,才有意义。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是这种简单而恬淡的生活,使他不受繁杂的事物干扰,一心一意治病救人,也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龚游 整理)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