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13年11月04日第八版刊登我校东方医院邓硕曾、张金华的文章:《术中自体血回输最值得推广》,全文如下:
术中自体血回输最值得推广
目前我国的血液保护工作已经进入攻坚期,一方面血源短缺,“卖血现象”再次以“互助献血”的面貌出现;另一方面自体输血在我国推广的空间仍很大。
自体输血的方法有三种:术前自身储血(PAD)、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和术中自体血回输(IBS).
PAD是病人在择期手术前数周捐出自体血,将血储存在输血科,等手术时再用。但PAD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很难实施,更不能提前住院采血。PAD会诱发术前医源性贫血,增加输异体血的可能。另外血液储存同样会有储存性损伤,包括输血差错。因此PAD没有好的效价比,只适合稀有血型,故应用得不多。
ANH是术前在麻醉后献血,代之胶体液或晶体液,将血液在手术室室温下床旁保存,离开手术室前回输给病人。虽然ANH费用低,风险比PAD小,但禁用于冠心病、肾衰及凝血病患者。由于ANH缺少标准方案,故选用何种胶体替换,血液稀释后血红蛋白靶值难以确定,因此ANH效果得不到确认,而且会增加麻醉风险和等待手术的时间,应用也逐渐减少,这样唯一可行的就剩下IBS了。
IBS深受外科医生欢迎。将术野出血从切皮到缝皮,将抗凝、吸引、离心、洗涤和过滤,生成再生红细胞回输给病人,可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免输异体红细胞。IBS在估计失血量达20%、平均输血量>400ml和稀有血型的病人中均可应用。洗涤后加用白细胞滤器可减少细菌污染99%,也可考虑用于产科和癌症大出血病人。
破除IBS推广应用的难点在于:1.购买血液回收机需院领导重视和财力支持。2.耗材费和人工费用约1500元需医保报销,由政府制定政策(浙江省已经开了个好头)。3.外科医生应提高免输血意识,在中等以上手术中积极使用IBS,做到不浪费一滴血。4.培训麻醉护士(手术室护士)掌握IBS技术的安装,对急症大出血病人能随时投入抢救。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