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存志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以原创性论著(Research,Original Investigation)形式全文发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源性慢性坐骨神经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针灸推拿学院屠建锋讲师为第一作者,刘存志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试验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6家医院共同完成。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1712101)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No.81825024)资助。
腰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骶神经根引起的,以坐骨神经支配区域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疾病。约1/3的患者症状会迁延不愈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疼痛疾病。与单纯腰痛相比,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忍受着更广泛、更剧烈的疼痛,功能受限更加明显,消耗更多医疗卫生资源。口服止痛药是治疗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对症治疗方法,但存在消化道出血及心脑血管事件等风险。目前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治疗慢性坐骨神经痛。
常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4-5、L5-S1)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症状表现与中医典籍中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分布基本吻合。课题组基于此开展了90例小样本预试验发现循经取穴较非循经取穴和非经非穴疗效更佳。在长期临床经验和前期制定的专家共识(J PainRes.2021;PMID: 33447076)基础上,形成了大肠俞、关元俞及秩边、环跳深刺得气的循经配穴半标准化针刺治疗方案。此项临床研究共纳入216例腰椎间盘源性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假针组,前2周每周治疗3次,后2周每周治疗2次,4周共计10次。针刺操作均由获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并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针灸师操作。在第4周时,针刺治疗可以使腿痛评分下降30.8分,假针下降14.9分,组间差异16.0分大于预设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15分);针刺使腰椎功能改善13.0分,假针改善4.9分,组间差异8.1分大于预设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7分),疗效至少可维持1年。该试验为针灸循经取穴提供了现代临床试验数据支撑,也为针刺治疗慢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提供了高质量临床证据。
这是刘存志教授团队继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改写英国NICE协会和中华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后的又一疼痛领域临床研究力作。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委员会首席研究员、悉尼大学Giovanni E Ferreira教授指出该研究证明了针刺具有非常强的效应量,在临床实践中可推荐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坐骨神经痛,认为这一结果将促进针灸作为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一线疗法。JAMA Internal Medicine副主编Mitchell H. Katz教授随文发表编者按(Editor's Note),认为该研究方法学严谨,针灸师经验丰富,假针对照设置妥善,针刺疗效令人信服,为解决这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增加了一种有效的、循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将促进针灸纳入循证临床指南和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