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脂肪肝(MAFLD)正在迅速成为全球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MAFLD也逐渐成为人民健康的新威胁。然而MAFLD的治疗仍然面临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巨大挑战。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而对中医药宝库进行深入挖掘是寻找MAFLD潜在治疗策略的有效途径。
柴胡是“疏肝解郁”要药。我校中药学院刘闰平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孙蓉教授团队合作发现柴胡皂苷(Saikosaponin) A和D(SSa,SSd)可能是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在前期工作中,合作团队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发现大剂量柴胡皂苷可在短时间内显著诱导肝脏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丰度变化。这些结果提示柴胡皂苷在药理剂量范围下可能具有一定的脂质调节能力。合作团队基于高脂合并高糖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发现SSa和SSd均可以显著改善脂肪变性与炎症反应等MAFLD表型,进一步整合运用肝脏转录组学和脂质靶向代谢组学,基本阐明了两种活性成分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作用模式。研究发现,SSa对于甘油三酯和磷脂类脂质合成和降解的作用显著强于SSd;而相比于SSa,SSd可以更加显著地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对超长链脂肪酸的降解作用和CPT1α依赖的脂肪酸β氧化。同时,SSa和SSd均可通过调节SREBP的剪切活化水平,抑制脂肪酸生物合成。以上作用相互协同,最终恢复肝脏脂质稳态,延缓脂肪肝疾病进程。
此外,基于广泛变化的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合作团队进一步通过CHIP-seq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SSa、SSd及其体内代谢物的潜在分子靶标,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等,并通过药理学干预手段在肝原代细胞平台上进行了初步机制验证。该研究灵活运用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揭示了柴胡皂苷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复杂机制,为寻找中医药来源的MAFLD创新疗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进一步用现代语言阐明“肝主疏泄”和柴胡“疏肝”传统功效的科学内涵提供参考依据。
近日,该研究结果以“Integrative lipidomic and transcriptomic study unravel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aikosaponins A and D o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为题发表在药学中科院一区杂志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我校中药学院刘闰平教授和山东大学孙蓉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81773997,82004029)和北京市科技新星(Z201100006820025)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