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2015年3月25日中医周刊刊登我校段晓华的文章,全文如下:
传承中医药文化离不开考据与训诂
被誉为“国学大家,杏林鸿儒”的著名中医训诂学家、中医文献学专家钱超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教授,早年师从我国著名古汉语专家陆宗达教授,学习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考据学,成为乾嘉学派正统传人。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钱超尘人文学术传承工作室等主办的钱超尘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全国专家学者研讨了钱超尘的学术贡献。
在钱超尘教授看来,中医药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贴近民生的一门古老科学,他将著书立说看得非常重要,对写作的态度自然是敬之畏之、高标准严要求。钱超尘教授认为校勘时精选底本很重要,所用的底本一定要做到“早”、“全”、“明”三点。“早”,指一般来说,所选的底本越早,其可信度就越高,越具有参考价值。钱教授特别强调,绝对不能用市场上已出版的图书作为校勘的底本。“全”,指所选底本的内容要尽量完整,最好不选残缺本。“明”,指对所选底本的传承系统要明了,以钱教授研究宋本《伤寒杂病论》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1984年,钱教授接到了考证《伤寒杂病论》的任务,几经努力,他在国家图书馆找到了一份《伤寒杂病论》的缩微胶卷。在全国各地奔走、研考数载后,钱教授认为这份《伤寒杂病论》为宋朝版本,于是在1991年出版了这个宋本《伤寒杂病论》。
多年来,钱超尘专注于考据与训诂中,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和考据学等作为研究中医古籍的手段,在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的语言研究方面开拓出许多新领域,在中医古籍的版本考据、古音研究等方面填补了多项空白,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古籍相关学科的传承与普及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