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成果介绍
“十三五”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先后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其中“中医药现代化专项”11项、“政府间科技合作专项”3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重点专项”1项、“主动健康与科技应对专项”1项,立项总经费达2亿元,居中医药院校之首。在项目执行期间,各项目组的科研人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各项目组不仅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和目标,稳步推进课题的各个阶段,而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根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要求,项目执行结束后,依托单位及科技部分别启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验收工作,科技处组织各项目认真学习了科技部关于各类项目绩效评价验收各项新政策、新方法、新要求,并组织各项目组拟订“课题绩效评价验收方案”并组织验收工作会。各项目组通过共同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12个项目已经顺利完成结题工作并全部通过科技部的综合绩效评价,且其中有4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为“优秀”。
项目名称:气虚证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伟
成果介绍:
项目以气虚证为切入点,从缺血性脑卒中、心衰、慢阻肺、溃疡性结肠炎等重大慢病入手,应用经典的量表研制方法,将文献研究、专家调研与跨病种、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相结合,按照严格规范的量表研制流程,综合采用主客观结合的多种条目筛选和赋权方法,纳入疾病气虚证密切相关的理化指标,最终建立上述疾病病证结合的气虚证诊断量表和跨病种共性气虚证诊断量表,且准确度高达80%以上。基于多时点临床数据,揭示了不同疾病气虚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重大疾病辨证论治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在全程把握疾病基本证候演变规律基础上,规范和丰富了辨证体系,助力重大疾病临床辨证诊疗水平的提升。
项目在执行期内完成了研究既定目标,并取得以下成果:
(1)应用复杂网络拓扑分析方法,构建了以“证候”为核心的多维大数据云平台,为基本证候诊断和量表研制提供了数据与途径;
(2)基于多模态图像融合的人工智能气虚证辅助诊断新方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气虚证相关舌象特征识别、舌面融合证候辅助诊断、人工智能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均建立了相应算法;
(3)构建了上述疾病稳定的气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证候基础研究和中药新药的临床前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模式动物;
(4)通过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比较,整合多组学策略,从分子、通路、功能网络、组织器官、整体功能等多维度,阐释了气虚证与骨骼肌能量代谢异常相关的共性生物学基础,且初步揭示了病变组织通过外泌体调节骨骼肌能量代谢的机制,丰富了气虚证的现代科学内涵,有助于从中医视角深化对重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
综上,该项目成果不仅形成了一套病证结合视角下基本证候诊断量表研究的标准流程,构建了从临床复杂信息中提取基本证候特征信息的方法学,而且从病证结合的视角为重大慢病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对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心衰、慢阻肺、溃疡性结肠炎等重大疾病中医辨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异病同治”奠定基础,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中医病机理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