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地处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西部太行山麓,有“人工天河” 和“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上世纪7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赞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另一个为南京长江大桥),1996年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渠是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而成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它动工于1960年,竣工于1969年,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使林州彻底摆脱了长期因严重缺水而导致贫困的生存危机,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红旗渠时所说:“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实地参观红旗渠,亲身感受红旗渠精神,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
殷墟文化遗址是我国当代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这里出土了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大量的古代陶器及青铜器。殷墟文化主要由甲骨文文化、古陶文化、青铜文化等构成,它是中华民族三千多年前鼎盛时期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代表。 实地参观殷墟文化遗址,了解中华民族“根文化” 历史的悠久与厚重, 则是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另一个主要目的。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乔旺忠、工会主席魏天卯分别作了动员讲话,说明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大家提出了具体要求,工会常务副主席汪以春就活动全程安排进行了布置。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工们按照校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每到一个目的地,都专心听取讲解员的讲解,还积极地进行相互间的交流,畅所欲言。
在参观红旗渠时,许多教工感触很深,基础医学院的年轻老师杨东方说:“听了修建红旗渠的故事后,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当年红旗渠的青年人真了不起,他们那种‘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的豪迈与乐观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管理学院的中年老师段利忠是第二次参观红旗渠,他说自己此次参观又有新的感想,一定要把红旗渠精神和自己的感受讲给学生听,鼓励学生发扬红旗渠精神,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
在参观殷墟文化遗址时,大家仔细地观察每一件陈列品,欣赏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互相咨询和交流。许多教工对三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发达的物质文明惊叹不已,看到那一片片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甲骨和一件件技艺精湛的青铜器真品,对我国古代文化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医古文教研室的
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旅途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所有参加者都有很大收获,感触颇多。临床医院的老师们深有体会地说,由校工会和教务处共同组织的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很有意义,我们平时在临床一线忙于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要经常处理一些医患之间的矛盾,精神压力特别大,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而且给我们提供了各临床医学院之间以及临床医学院与校本部教学一线老师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真心感谢大学领导对我们临床教学医院教师的关心。他们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参加实践活动的教师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入领会红旗渠精神,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讲好每一堂课,更加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工会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