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
莫使经典成纸上谈兵
——王洪图教授经典临证运用学习心得
一、经典中理论的运用—— 学说不同,贵在选取
王洪图认为《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一时之作,带有“各家学说”的性质,因而尽管各篇经文在总的理论体系上一致,而具体观点上常有不同,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病证选取适宜理论。如王洪图曾治皮肤刺痛一案,患者全身皮肤刺痛,不能触摸,尤以腰及颈项部位为甚,自觉“腰带好像一根草绳”,内衣必须翻穿,以免衣里缝制的线棱磨擦皮肤,无论坐卧,均感到皮肤刺痛难忍,痛苦欲死。时有心慌、心烦,夜晚盗汗。睡眠不佳,食欲尚可,二便调。观其皮肤颜色无明显异常改变。舌质稍暗,苔薄白略腻、中间有剥落,脉象节律欠调、左弦细略数、右弦滑。王洪图依据《素问·刺禁论》云“心部于表,肾治于里”之理论,用凉血清心之法而治愈,若此时用“肺主皮毛”理论则恐难治愈。可见经典理论的运用不能偏执一端,以上案为例,“皮表”同脏腑经脉的关系,与心、肺及膀胱经最为密切,但在临证上,究竟在何种情况下从心论治,何种情况下从肺和膀胱经论治呢?这就需要从此三者与皮表不同的联系来分析选取,在辨证基础上施治,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二、经典中治法的运用—— 朴素无华,尽可信赖
王洪图认为《内经》文字古朴,其论真实可信,其载也是作者所见所闻,其所提到的治法如果能正确施用则效果奇佳。如王洪图曾治一患者,自诉从四岁开始,每至秋季均发生喘息,已28年。每发病约百余日,至深冬自止。多年来一入秋季,即需服用扑尔敏,略能缓解。其症状夜间1时许最重,每天均憋气而醒,服两片扑尔敏,约一小时后喘息略缓。晨起再服2片,白天症状较轻,仅微有呼吸不畅、轻度咳嗽、喷嚏、流清涕。某医院查过敏原,凡所查数十项均过敏,因而未全部检查完毕而止。舌红,脉略数。王洪图辨证属脾肺郁热,恶埃烟之证,治以清泻脾肺,用“振埃”刺法。取穴天容、列缺、三阴交均双侧,廉泉。留针20分钟。二诊即愈大半,令人称奇。所谓“振埃”刺法,《灵枢·刺节真邪篇》有云:“振埃者,刺外经……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噎不得息……”“取之天容”,“其咳上气……取之廉泉”。外经,指适用此病的四肢上穴位。病恶埃烟,言遇尘埃之类物质即发病。愤�肩息、噎不得息,均是描述喘息的症状。用针刺法可以治疗对尘埃等物“过敏”所引起的喘息,如同振去埃烟,所以叫“振埃”刺法。此案就是运用经典著作中方法得效的典型,当然,在哪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这是需要医生全面分析、仔细斟酌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曾反复强调“随其攸利”、“适事为故”,也就是说运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病,都必须以适合病情为基本原则,万不可以医生之好恶而确立治疗方法。
三、经典中文字的运用—— 一语多意,不必胶执
王洪图认为《内经》中的文字概括性极强,一语常含多意,临证时应该灵活掌握。如《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一语,古今注解不一。前人对“因于气”有两说,一谓“气虚”,言气虚浮肿之证(如张介宾之《类经》);一谓“气”指“风”邪,与上文“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体例一致,即指感受风邪而肿之风水证(如高士宗《素问直解》)。“四维指四肢,四维相代即四肢相更代为肿,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解节》云:“阳气盛,则四肢实而挥霍乱动,阳气虚,则手足浮肿,或手已而足,或足已而手,是相代也。”近年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内经讲义》(五版)和高级教学参考丛书《内经》两书中,虽然也认为“气”指“风”而言,但句读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即认为“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是对上文“因于寒……因于暑……因于湿……因于气”一节的全面总结语。同时认为“四维”是指“四季”,“相代”言四季气候紊乱,如夏当热而反凉、冬当寒而反温之类相互更代,认为天气如此更代无常,则自然之气乱,相应人体的阳气也将受到严重伤害而衰竭。以上诸说,各有依据,但在临证上因风邪而肿,用越婢汤治之获效者也是常见,而王洪图也以此理论治愈过“气虚为肿”,且见有手肿已而足,足肿已而手;左足已而右足,右足肿已而左足肿的患者。可见对于经典中文字的把握运用,不可胶执,需灵活应对。
四、经典中综合的运用—— 研习《内经》,效法仲景
王洪图认为《内经》一书为“医家之宗”,《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经典著作也是处处体现以《内经》之旨为指南,而治疗各种病证。所以,王洪图经常以《内经》之理而悉用仲景先师之方,而临证收效显著,如王洪图曾治某女患者,因失恋而抑郁失眠,因思念旧友,强迫性打电话与其联系,对方说“刺激性”语言而抑郁越甚。为控制自己打电话,常以胶带自缠双手。抑郁日益加重,坐卧不安。服用抗抑郁药而疗效不显,辨证属痰浊壅阻,气机不畅,拟涌吐浊邪,取瓜蒂散方义,用甜瓜蒂
以上是我等跟随王洪图多年来的一些学习心得,王洪图重视《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更重视将经典著作的学习与临证实践结合起来,从这一点来看,对当今的经典科目教学发展是不无裨益的,对临证中医师的继续深造,提高业务水平也有一定促进作用。王洪图虽突然离去,但相信这些经典与临证结合的方法将会永远传承下去。
(王长宇 翟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