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
创办于1956年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该校校长高思华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国家最近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北中医要紧紧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加快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努力创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保持和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
谈到学校的现状,高思华校长不无自豪地说,作为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大学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努力,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科技和学术进步、扩大中医药学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高思华校长又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北中医在师资队伍方面,总体数量不够,师生比离医学院校的基本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领军人物分布不均衡、大师级人才明显不足;在硬件设施方面,办学空间不足、校园面积狭小也一直是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科研方面,尽管目前师资队
他认为,中医药院校具有突出的行业背景和独特的学科特色,但由于学科结构比较单一,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必须在服务国家行业战略需求中寻求自我发展。要一手抓继承,一手抓创新,依托传统优势学科,高起点培植、发展符合国家行业战略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的新的学科特色,以重大课题研究为纽带,探索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学科的突破口;要以已经开始建设的重点研究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和即将开始建设的临床研究基地、985科技创新平台等为基础,建立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学科的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面向行业培养优秀人才,解决重要的理论和技术问题,提供急需的科技成果,办出特色,与行业同步发展。
挑战是现实的,机遇是潜在的
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高思华说,我们要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长远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发展战略,巩固学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的首善地位和在全球中医药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下定决心,经过10余年的持续努力,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
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核心,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明确学科发展方向,瞄准重点研究领域和中医药学术与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问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突出和保持中医药主体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深化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在全校教职工中确立“质量第一”的教育观念,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的院校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积极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与临床、科研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多样化的教学新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需要。要根据教学需要,探索开设新学科、新课程;要以名师为主导,联合多学科教学力量,结合最新科研成果,编著学术观点创新、最新科研进展突出、临床实用、特色鲜明的专业教材;要适当合理地提高中医药专业课程的比重和中医临床实习课程的比重;要将本科教学阶段的公共课程和现代医学课程适当后移,将中医药课程和实习课程适当前移,避免非中医药学的观点与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要加强临床教学,突出中医药教学的临床实践特色,引入师承教育机制,让学生多跟师、跟名师、多临床,重点解决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问题。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营造环境,加强大师级人才培养的力度,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加
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要把中医药科学研究主动融入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技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科研流程,改善研究设施,抓住关键问题,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提高科研贡献度,从而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引领行业科技创新。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推进国际化进程。在吸收外国留学生数量、境外办学、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方面长足发展,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校任职、合作研究,鼓励青年学者到国际一流大学访问进修,选拔优秀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攻读学位。今年开始,学校将拿出专项配套资金用于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赴国外参加培训。
“今后一段时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大事多,难事多,机遇与挑战并存,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实际行动谱写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高思华校长说。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