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建院30周年之际,由我校主办的“2021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暨北京中医药大学德国魁茨汀医院建院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召开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媒体广泛关注与报道。
本次会议聚焦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合作。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部主任张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中国驻慕尼黑领事馆总领事童德发、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新,德国巴伐利亚州魁茨汀市市长霍夫曼、德国巴伐利卫生部长霍莱茨、俄罗斯国家公共健康研究院院长拉米尔、美国国家儿童医院院长纽曼、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校长巴尼、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副校长阿亚提、南非科技部本土知识创新司卡巴拉拉,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校长徐安龙,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副校长陶晓华,副校长刘铜华等国内外领导专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谷晓红主持会议)
谷晓红书记在主持会议时表示,长期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实践中坚持双向互通,合作共赢,以医疗服务为先导,以医疗需求带动教育科研的互通,取得了许多标志性建设成果。创建于1991年的德国魁茨汀医院是这些成果中最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学校第一个建设的海外中医医院,而且成为了中医药走向海外、服务世界的典范。
(我校校长徐安龙致辞)
我校校长徐安龙致辞表示,建校65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始终坚守大学的核心使命,将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注重人才的国际化培养,先后为9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近2万名中医药人才。学校始终坚持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创新双驱动,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不断探索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创新性推进“海外中医中心”方案,在全球进行战略布局,实现在全球范围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一体化发展,极大推动了中医药国际产学研一体化传播与发展。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北中医人勇敢担当,勇挑国家抗疫重担并圆满完成任务。在国外,我校第一时间与世界友好国家分享中医药抗疫成果,先后与加拿大、意大利、伊朗、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家分享抗疫经验,把中医药抗疫成果及时运用到世界人民抗击新冠疫情的实践当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中医药大学将围绕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目标,建设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中医药人才,呈现一流的中医药特色成果,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致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通过视频致辞表示,中国-德国中医药中心(魁茨汀)作为德国的第一家中医院,30年来始终坚持中医药特色,展示了中医药集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独特优势,探索了中医药纳入德国医保支付体系的模式,为德国和许多国家的患者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她希望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领头雁,要勇挑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担,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理念,办好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搭建好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发展好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高水平的中医药国际合作服务,讲好中医药故事,为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作报告)
在特邀报告环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中医药深度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经验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四个方面,做了专题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部主任张奇致辞)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致辞)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致辞)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新致辞)
(德国魁茨汀市市长Hofmann致辞)
(中国驻慕尼黑领事馆总领事童德发致辞)
(南非科技部本土知识创新司卡巴拉拉致辞)
(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致辞)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部主任张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陈立新、德国魁茨汀市市长Hofmann、中国驻慕尼黑领事馆总领事童德发、南非科技部本土知识创新司卡巴拉拉等领导在致辞中共同回顾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化发展及德国魁茨汀医院建设的30年历史。
长期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不断探索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新模式,创新性推进“海外中医中心”方案,在全球进行战略布局,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见证下设立澳大利亚中医中心。在刘延东副总理见证下设立俄罗斯中医中心。此后又分别设立美国中医中心、德国中医中心,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中医药的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一体化发展,并取得众多历史性突破发展。中国医生在澳大利亚中心的执业实现了路径突破、中医药治疗手段被纳入当地综合性医院癌症患者治疗体系;俄罗斯中医中心成为首家进入俄罗斯医疗保险系统的中医机构,标志着中医正式获得医疗准许;美国中医中心与美国国家儿童医院联合,探索设立美国首家中医儿科疾病专科门诊。德国中心以德国魁茨汀医院30年运营为根基,开设了综合性康复门诊,使魁茨汀医院成为海外首个既有门诊服务又有住院病房的综合型中医医院,树立了中医院在海外发展的标杆,极大的推动了中医药面向国际产学研一体化传播与发展。
(我校方廷钰教授代表全体获奖者领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贡献奖)
(我校商宪敏教授代表廖家桢先生领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终身成就奖)
(境外客座教授推荐单位代表领取聘书)
会上,徐安龙校长宣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贡献奖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终身成就奖名单,为学校国际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表彰。并宣布了202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境外客座教授获聘专家名单。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致辞)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民卫生出版社支持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的英文版、德文版国际化中医药教育核心教材同时发布。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学与传统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揭牌。
会上,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发起的“国际中医教育联盟”正式成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远程教育平台”同时启动。国际中医教育联盟是由我校发起成立的非实体、非营利性国际联合体。成员由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法国、瑞士、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组成。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翟双庆主持中医药科技创新与“一带一路”传统医药合作学术研讨环节)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建平教授、商洪才教授、美国的Kurt Newman教授、巴西的Braga教授、智利的Hirschmann教授、塞尔维亚的Bukarica教授、南非的Matsabisa等知名专家分享了各自团队在传统中医药、天然药物、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的合作进展及研究成果。
(我校副校长刘铜华主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学术研讨环节)
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立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胡炳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郭文峰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旭教授等专家分享了中医中心建设的经验,并为未来中医中心发展提出了建设的思路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