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直门医院建院50周年
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高思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东直门医院的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迎来了五十周年华诞。在这喜庆的时刻,我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向光临今天庆典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辛勤工作在临床教学和医疗服务第一线的全体医护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勤求博采结硕果,厚德济生展新颜。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东直门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功能齐全、服务一流,中医、中西医结合并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大学附属医院,成为具有优良教风和较高教学水平的临床医学院。目前医院建筑总面积56000多平方米,病床760张,拥有临床和医技科室31个,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诊治脑病、肾病、骨伤疾病、糖尿病、肛肠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妇科、儿科疾病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到的优势,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医院在德国创办的魁茨汀分院,已经成为中医对外医疗合作的范例,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外事示范基地”,为凸显我校厚基础、重实践、重开放的办学特色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半个世纪以来,历经几代人的顽强拼搏,东直门医院创造了无数辉煌的业绩,在许多领域成就非凡,可喜可贺。尤其可圈可点的是:
1、五十年志存高远、薪火相传,医院汇聚和涌现了众多享誉海内外的名医名家。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精英,建院之初,凝聚了一大批热爱中医药事业的仁人志士,秦伯未、刘寿山、宋孝志、董建华、于道济、胡希恕、单玉堂、马龙伯、宋向元、肖友山、方鸣谦、栾志仁、杨甲三、金起凤、王子瑜、许连霈、施汉章、姜揖君、焦树德、印会河、刘弼臣、王孝常等著名专家汇聚一堂,特别是先后诞生了董建华、王永炎两位院士,他们为东直门医院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大师们犹如璀璨之星彰显了东直门医院的辉煌,也为中医药事业繁荣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
2、五十年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医院锤炼和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和专病专科。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更是医院内涵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医院拥有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各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另外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6个,北京市中医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单位3个,急诊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中心。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的成就,提升了医院的学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五十年辛勤耕耘、传道授业,医院参与指导和培养了近万名杏林学子。医院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主要临床基地,自建院以来,一直承担着培养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五十年间,医院参与培养了高级中医药人才近1万名、外国留学生近千名、国内进修生数千名,为培养和造就中医药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五十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医院创造和推出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建院以来,医院开展了包括“
同志们、朋友们,医院能够有今天的建设发展成就,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医院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和辛勤努力。
在这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深切缅怀为医院建设发展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先贤和前辈们;我们要感谢为医院学科发展和内涵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专
希望你们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大众健康的坚强阵地,为中医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你们成为发挥临床优势、培育杏林英才的优秀园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希望你们成为彰显中医特色、打造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中坚力量,为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做出表率、做出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江平视野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深信,历经五十年锤炼的东直门医院将会更加从容和自信地面对新的挑战,迎接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祝愿医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