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顾问,首届国医大师王绵之先生(1923-2009年)诞辰一百周年。为追思、缅怀王绵之教授非凡的一生,学习其为医、为人、为学的优秀品质,进一步传承其学术思想,12月9日,学校召开王绵之国医大师百年诞辰纪念大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大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协办。
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我校党委书记王瑶琪,国医大师王庆国,全国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连建伟,我校副校长刘铜华、闫振凡,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杨继,我校特聘专家董宜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樊永平,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脑病学科带头人王蕾,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马正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主任张昱,中日友好医院肾病科主任杨彦芳,以及王绵之教授学术传承人、王绵之名医工作室站成员,学校各附属医院代表、各名医工作室站代表及中医相关专家学者,部分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等共计3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由我校副校长陶晓华主持。
校党委书记王瑶琪致辞表示,王绵之教授是新中国中医方剂学科建设的奠基者,是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是事业为上、无私为公的奉献者。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求索的一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北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人生历程是北中医人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生动缩影,是北中医教育事业艰辛求索、开拓进取的生动缩影,是北中医学术传承守正创新、绵延发展的生动缩影。先生身上展现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不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宝贵财富,更是值得全体中医药人学习缅怀的榜样。希望大家要继承和发扬以王绵之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医药学家们的学术精神和高尚品格,把握好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守正创新、砥砺奋进,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致辞,深情回忆了多年来与王绵之教授交往的点点滴滴,肯定了王绵之教授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这些往事的回映中,透射出王老精勤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术医方、精诚的大医精神,令与会者深为怀念和触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志勇副局长致辞,深切表达了对王绵之教授的思念之情。最后以王绵之教授80岁高龄时撰写的诗句对其学术思想做了总结:“幼承家学读岐黄,天生傲骨气不狂,禅参三指终有得,风雨十年幸无伤。辨证论治融新说,圆机活法有奇方,悬壶济世乃天职,我愿人人寿而康”。
(陶晓华副校长主持会议)
我校中医学院院长李峰致辞,回顾了王绵之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的创建者和学术带头人所做的卓越贡献。自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以来,王绵之教授历任方剂教研组组长、中医系主任等职。在他的引领下,我校方剂学科逐步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他首订了我国中医药院校第一部方剂学教材,为方剂学专业培养了上百名硕博士毕业生。
王绵之教授家属代表、王绵之教授长子王煦教授致辞,深情怀念父亲。王煦教授回忆说,在学生眼中,他是严师,亦似慈父;而在子女眼中,他是慈父,更是严师。父亲传授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教导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鞭策他们在中医道路上不断进取。
北京岐黄中医药文化发展基金会杨继理事长致辞。岐黄中医药文化基金会关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秉承“继承中医药文化遗产、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创会宗旨,多年来为中医药事业捐资助力,已对我校多位前辈大师的道术传承工作做出了贡献。
传承弟子代表、全国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连建伟深切缅怀了恩师的高尚行宜,并将近日出版的《历代名方精要》《连建伟医方考批注》《连建伟金匮要略方论批注》三书赠予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
大会当日还举行了学术专题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燕京刘氏伤寒学派”掌门人、国医大师王庆国分享了“从仲景麻黄剂看麻黄的临床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传承弟子、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方剂学科带头人谢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樊永平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专家董宜华主任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会前展示了纪录片《王绵之教授学术思想及生平简介》,讲述了王老辛勤耕耘60余载,深研岐黄的生平事迹,让在场的同仁们深刻感受到王绵之教授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不慕名利、虚怀若谷的高尚品行。